万历二年(1574年)仲春,紫禁城内杏花盛开,暖风拂面,然而朝堂之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太和殿内,群臣肃立,气氛凝重。
年仅十二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端坐龙椅之上,虽然竭力保持威严,但稚嫩的面庞还是难掩几分紧张。
在他的右手边,首辅张居正正襟危坐,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众臣。
"诸位爱卿,"朱翊钧开口道,声音略显稚嫩却不失威严,"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为了讨论张先生提出的考成法。
这项改革事关重大,朕希望诸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话音刚落,殿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等待着有人第一个发言。
终于,吏部尚书张西维站了出来。
他向皇帝行礼后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张阁老提出的考成法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这项制度能够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但臣也有一些担忧,比如这种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否会给地方官员带来过大压力,从而影响他们处理政务的灵活性。
"张居正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早己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
只见他从容起身,向皇帝行礼后说道:"陛下,张大人的顾虑不无道理。
但请容臣解释,考成法的初衷并非为难地方官员,而是要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考核制度。
这不仅能激励勤政廉洁的官员,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中的问题。
至于灵活性的问题,我们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时会充分考虑。
"朱翊钧听完点了点头,转向其他大臣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看法?
"兵部尚书谭纶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赞同张阁老的意见。
当前朝廷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吏治不清,许多地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