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无声的对话。
然而,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仅凭练功采气,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充分地接收宇宙之气,人们必须精心选择一个天然的微波接收天线——那便是山环水抱之地。
投身于这样的较强气场之中,或是以土石建筑仿造山环之势,皆能助人更好地吸收天地精华。
山环,就如同接收宇宙微波的介质天线,而那“水抱”之态,更是大量汇聚微波的宝地。
研究发现,水是一种极易吸收微波能量的物质,堪称“积极分子”。
这便是“山环水抱必有气”这一说法的科学诠释。
再看那环形山、喇叭花、勺状叶、羽毛等自然之物,它们仿佛是大自然亲手造就的微波天线。
从微波的首线传播特性,到抛物线状天线的原理,再到气功感气的实践,它们都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完美。
倘若有人既不懂气功,也不懂微波,或许会心生疑惑:光的反射需要水银玻璃或铜镜,现代微波天线更是金属制成的大铁锅,那么自然环境中的土石之山、普通之水,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妨抬头仰望那轮明月。
每月阴历十五之夜,明月高悬,其光芒足以照亮老大娘在月光下纺线的身影。
月亮与地球本身并不发光,它们的光芒皆源自太阳。
其实,地球同样能反射阳光,只是我们身处其中难以察觉。
若想亲眼目睹地球如何像明月一般高悬空中,或许只有随阿波罗号飞船登月,方能一饱眼福。
再论地气之差,是否应多收天之气以补之?
香港原为一座石头岛,地气并不算好,但得益于海的环抱,海之气为其增添了几分生机。
此外,那些林立的高楼大厦,犹如一个个挺拔的微波天线,又收集了许多天之气。
建筑构形对于接收天之气至关重要,如北京的国际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