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那商鞅在魏国没得到重用,咋又跑到秦国去变法了呢?
这事儿牵涉到另一个人,就是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很年轻,21岁。
但这21岁的秦孝公很有魄力,想干一番事业。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咋笼络人才。
所以秦孝公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谁要是能给我出谋划策,让秦国富强起来,我要咋样呢?
我要与之分土。”
这话分量可重啦!
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第一个君王提出给帮他的有才之人分土地呢。
这口号对人才的杀伤力那可老大了,谁不想分一块领地呀。
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寻求人才的政令就传到了魏国。
商鞅听说后,就跑到秦国去啦。
商鞅到了秦国,那可是举目无亲,没亲朋也没好友,想见秦孝公可难啦。
最后他想了个办法,秦孝公很宠幸一个太监,姓景,叫景监。
商鞅就通过景监去见秦孝公。
后人还因为这事儿批评商鞅,说他走的路子不正,通过宦官去见秦孝公。
其实呢,当时商鞅要是不通过景监,根本见不到秦孝公。
见到秦孝公后,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黄帝那时候的“地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
商鞅一走,秦孝公就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一顿,还给商鞅下了个结论,两个字——“妄人”。
啥是“妄人”呢?
就是只会说大话的人。
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商鞅给秦孝公谈王道,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
秦孝公还是没听进去。
第三次见秦孝公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
秦孝公听得比较兴奋了,但还没完全听进去。
第西次见秦孝公讲强国之道,这一次秦孝公听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