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在山西隐姓埋名当上了警察。
我们来看看事情的来龙去脉:1994年4月20日清晨,李玉虎为帮内弟“出气”,指使他人将与内弟有隙的马某打死,李本人随即远逃他乡,从此杳无音信。
11年后,一公安人员在外吃早点时,听到有人说在山西临汾的警察局里有一个警察和李玉虎很像,这引起了他的警觉,随后立刻通知局里。
查明情况后,立刻展开抓捕,至此才将这个漏网之鱼绳之于法。
事实上,通缉犯摇身变为警察的事情,己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早在李玉虎案之前,重庆奉节县警方抓捕通缉犯陈某时发现,其竟供职于县交警大队,并且己经整整工作了两年。
两年间陈某不但常到县公安局送文件,甚至还亲自参加过一次追逃行动。
sharen嫌犯能拿公安机关当避难所,这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勇气”。
他们以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但对于违法分子而言,没有哪个地方是安全的。
在此,我们并不是要与你讨论危险与安全问题,也不是要给罪犯找个稳妥的藏身之地,而是想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思维心理是经不起推敲的。
危险和安全都是相对的概念。
你认为安全的地方,也可能是他人关注的目标。
比如,长春某酒店的老板秦刚将15万元钱藏在了自己酒店的餐桌底下。
结果,被内部人员发现并窃走了。
有时候,人很喜欢与时运赌一把,就像上面提到的老板秦刚,他以为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危险而没有人会这样做时,他则认为这么做或许就是安全的。
而事实上,人人都己经将“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当成了惯性思维,既然大家早己熟知人们的这种心理习惯,你就该再反其道而思之,把最危险的地方就当作最危险的,这样才能避免以身犯危。
这种思维含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