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在线阅读 第86章 (第1页)

在外漂泊十多年,现在百里外的胞弟一家5口人接回原籍参加土改。

两家12口人合住总计不到30平方的3间房,4间床。

虽然盖的是秧毡,吃的是糠菜饭,但吃住在一起,大人和大人,小孩与小孩,尊老爱幼,亲密无间。

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种者有其田”是历朝历代的改革者想解决都没解决的问题。

人民zhengfu必须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但具体问题复杂,政策性极强。

一期土改中,就有因处理不当而出现恶性事件的事例。

此时,龙河行政村,己改为龙河乡,行政编制3人,一位书记、一位乡长、一位文书。

己是gongchandang员的艾福,大字不识一个,觉得一样都胜任不了,遂推荐了两位——一位识字少点的担任乡长,一位识字多点的担任文书。

他的意见得到了区委书记的支持,赞扬他有觉悟,识大体、顾大局。

但还是要他抓好本片区的土地改革工作。

艾福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开群众会,各项表决用举手,三分之二的举手为通过,全部举手为一致通过。

改土工作,艾福先从本村寨抓起。

首先,比较棘手的是几家外来户的去留问题。

家族里有人提出,大家业是祖上花上千两银子置备的,根据政策,几家外来户都不满三代,应回原籍土改。

有激进者还骂是“野燕子”。

艾福觉得稳定为好。

他在群众会上说,“他们虽然居住不满三代,但两户有些自耕田,一入赘户是继承产业,无田无土的只有三家。

六家人中,老家无房子有五家,他们回去住哪里?

最后剩一家,原籍虽有房子,但己破烂不堪。

土地现在是国家的,露天坝里抓饭,一个分点吃。”

有意见的也不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