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慧明法师开示录抖音热门 第208章 (第1页)

br>不只是面对名利、他人的恭敬,会产生各种各样贪爱的影响,而且无明烦恼呀,还会让每一个念头都受到世俗的污染。

要知道,仅仅是一种染污,就己经足以对身心造成危害了,更何况有多种染污呢!

所以呀,修行的人必须要做到六根不染。

要让内心的杂念、妄念这些障碍逐渐消除,对外在的尘俗之事也不沾染,这样才能达到清净的状态呢。

原文复次说心:释迦佛五年寻师,所遇皆非,雪山成道,究依何师?岂非依自心寂照为师乎!六祖云!“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可见自度者,方算悟人。

不依自心,云何自度?

学佛人如果不依自心真空无相之师,专向心外驰求。

译文再来说说“心”这方面呀。

释迦牟尼佛曾经花了五年时间去西处寻师,可遇到的都不是真正能指引他的,后来在雪山证道,那他依靠的是哪位老师呢?

这不就是依照自己内心的寂照作为老师嘛!

六祖惠能大师说过:“迷时师度,觉时自度。”

由此可见,能够自我度脱的,才算是有智慧的人呀。

不依照自己的心,又怎么能够实现自我度脱呢?

学佛之人要是不把自己内心那真空无相的状态当作老师,而是一味地往心外去追寻、求索,那肯定是不行的呀。

原文今天说这个法师本领高,明天说那个法师神通大,试问法师的高大,与吾人本分,有何相干?驰求愈甚,离心愈远。

如此学佛,何异南辕北辙,终难见性。

如上所述,可见佛法僧师,皆不离自心。

若离自心,则学显学密,谈性谈相,皆属客尘影事。

若明自心,则无量法门,如自藏家珍,取用不竭,不但显密圆融,性相不二,即佛法僧师,亦不可得。

故日无相皈依,即成无相菩提。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