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反应过来,眼中充满惊异。
“这么珍贵的书籍居然能够对外开放阅读,甚至出售?”
“到底是什么样的仁士才能做到这般慷慨!”
“创办书坊的那位,定是一位高尚之辈!”
“往后书坊一旦开业,我们就有机会购买并研读各类书籍。”
“这对于学者乃至全天下都是一件大好事!”
现场的读书人群情激昂,无比振奋。
“那么,这书坊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对我们这些百姓来说有何关联?”
平民们也在议论纷纷,谈及叶氏书坊。
与学者的惊喜不同,普通民众似乎更加像在旁观热闹。
对他们而言,新开业的书坊远不如米、面、油和盐的价格变化来得重要。
然而,一名头发斑白的老者从人群中站出,摇头感叹道:“真是愚不可及!
书坊并非只有学者能进,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据我所知,即使进入书坊浏览的费用并不高。”
卖菜的大叔不屑地回答。
“我们不识字,即使能浏览又能如何?”
“可是你们的孩子,难道一辈子不识字吗?
叶家书坊一开,懂文字之人必定增多,你们的孩子也许有机会得到教育,受益匪浅。”
周围的平民听了,若有所悟。
的确,如果叶家书坊真的开放了,那么连他们也有机会接触到书本。
或许,他们的后代也能有机会读书学习。
未来之中,没准能出现一两位饱学之士,甚至是官宦之身。
一时间,平民间的情绪变得异常高涨和兴奋。
叶家书坊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秦朝,成为了百姓与学子们的热门话题。
大家议论纷纷,对叶家书坊的正式开张充满期待。
开业当天,门外的人流汇聚成了三层,层层叠叠的人海将整个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