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历史与兵器人气小说 第67章 (第1页)

的军队并不像资料中记载的那样庞大。

考虑到帖木儿的军事行动区域,其部队人数乐观估计约为3-4万人。

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最多只有25000人左右。”

这里认为巴耶济德最多只能动员25000人,显然与第一次科索沃以及尼科波利斯的情况更匹配。

聊完安卡拉,接下将目光转向1513年的查尔迪兰之战,据悉塞利姆指挥的奥斯曼军队采用了新式战术战胜了伊斯玛仪指挥的萨法维骑兵,一战粉碎了后者的自信,并确立了奥斯曼对萨法维的优势,但这场战役的兵力谜题丝毫不逊色于安卡拉之战。

保罗·乔维奥称塞利姆动员了20万大军西征,亲历此战的梅纳维诺将这一数字夸张到30万人,而伊斯玛仪的兵力在2—9万之间,当然最为常见的说法是塞利姆10万对抗萨法维4万人。

现今的一些推断中认为或许伊斯玛仪的兵力更多一些:“经过为期西个月的艰苦跋涉,奥斯曼军队有40000至50000人,按照惯常的战斗队形在查尔迪兰平原上摆开阵势······伊朗军队完全由约50000-60000名重甲骑兵组成”。

然而这种估算同样有问题,因为考虑到伊斯玛仪早期的战役,他似乎并不能动员出如此庞大的兵力,伊斯玛仪第一次远征希尔万时仅有7000人,1503年在哈马丹作战的萨法维军队也仅12000人,1533年塔赫马斯普一世由于未能争取到土库曼部落的帮助,仅动员了17000人。

可投送兵力的增长出现在16世纪末,1578年在对抗奥斯曼的战争中,波斯人能在前线派遣2—4万人,而这一数据在阿巴斯一世时期增长至4—6万人。

因此,伊斯玛仪哪怕争取到土库曼部落的帮助,动员6万人似乎也是个异常高的数字,一些同时代的资料导向的更低的可能。

1516年7月奥斯曼帝国的一份报告根据一位转投奥斯曼的前萨法维指挥称“估计伊斯玛仪的有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