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没有理由认为一支单纯由骑兵组成的单位,能在这样的战役中表现比一整支更大规模的军队还要出色,这种想法毫无疑问是违背常理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回到波利比乌斯的文本上来。
上述的推测都是基于欧西德莫斯早早坐镇于塔普利亚的情况,这就忽略了一种可能,即塔普利亚仅仅只是欧西德莫斯本队行军途中的一处途jing地,这支军队仍在前往前线的行军途中。
毕竟作为通过武力上位的希腊化国家的国王他很可能希望亲临前线,亲自带兵捍卫“用长矛赢得的土地”(比起赢得巴克特拉的围城战,在野战击败安条克当然更光荣),霍尔特也持类似观点,他虽然没首说欧西德莫斯也在往阿里乌斯河走,但他在写阿里乌斯河时提到。
“与此同时(欧西德莫斯的骑兵被击败并逃跑的时候),巴克特里亚国王正与他的其他部队在几英里外扎营……。”
综上,我们认为一万骑兵只是欧西德莫斯的前锋,其本人的大部队就在后方路上。
再如前文所说马儿吉亚那是巴克特里亚的西方屏障,而阿里乌斯河就是马尔吉亚那的外围防线,抢占阿里乌斯河迫在眉睫,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让行军更快的骑兵前往阿里乌斯河阻截敌军来为其他部队到达那里争取时间。
毕竟,如果他没有分兵据守阿里乌斯河,而是让骑兵与行军更迟缓的步兵一起行军,安条克的军队很可能会先跨过阿里乌斯河使得他们失去有利的防守位置。
从这点来说,欧西德莫斯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安条克三世无愧大帝之名,在探得巴克特里亚前锋骑兵的行动轨迹后,其于第三天果断带部分部队连夜急行军渡过阿里乌斯河的决策,首接瓦解了巴克特里亚前锋骑兵据河而守的优势,使其失去半渡而击的机会。
最终也使得欧西德莫斯御敌于边界的计划破产。
战前双方兵力构成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战前双方的兵力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