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深秋,巴尔干半岛的梧桐叶正簌簌飘落,塞尔维亚军队凯旋的号角声却震碎了萨瓦河上的晨雾。的会议室里回荡,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伯爵凝视着窗外的霍夫堡花园,那里的玫瑰正在寒风中凋零,如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影响力。
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1914年6月的阳光格外刺眼。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的车队缓缓驶过拉丁桥,街道两旁的斯拉夫居民沉默地注视着这位帝国继承人。27岁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混迹在人群中,他的口袋里藏着一把勃朗宁1910shouqiang,枪管上刻着"为了自由"的誓言。作为"黑手会"训练的杀手,他清楚地知道这把枪将改变欧洲的命运。
"看!大公的车!"人群中突然传来惊呼。普林西普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看到斐迪南大公身着骠骑兵元帅制服,胸前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勋章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当车队驶入阿佩尔码头的弯道时,普林西普突然从咖啡馆阴影中冲出,在距离汽车五米处扣动了扳机。两声清脆的枪响后,索菲亚女公爵的白色礼服瞬间被鲜血染红,斐迪南大公的最后一句话是:"索菲亚,不要死!为了我们的孩子!"
这两声枪响在欧洲引起的震动远超普林西普的想象。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的"七月最后通牒"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我是为了所有被压迫的斯拉夫人民。"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法庭里回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敲响丧钟。
这场由巴尔干半岛点燃的战火,最终演变成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当硝烟散尽时,奥匈帝国已经解体,塞尔维亚实现了"大塞尔维亚"的梦想,而整个欧洲大陆则陷入了长达四十年的动荡之中。但那些在1914年夏天做出的决定,那些被野心、仇恨和恐惧驱使的人们,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后世警惕战争的永恒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