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歇后语 (第1页)

歇后语

人类透过语言来表情达意,有的人慷慨陈词,有的人幽默风趣,这都是语言运用得巧妙;然而有的人说话不当,祸从口出,这就患了语言上的错误。

在很多的语言表达形式当中,“歇后语”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特殊语言,从古代就在中国流传甚广,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

所谓“歇后语”,就是借用别的词语、典故,说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亦即所谓的“意有所指”、“意在言外”。因为歇后语大都“歇”去后半句,只要说出前半段,闻者即能领会其意,因此而得名。

例如:商场上订定契约,彼此条件谈不拢,就说“四两棉花”—“免谈”(免弹)。有的人讲话没有重点,让人不知所云,不解其所说何来,就说他讲话如“丈二金刚”,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自己没有条件,又爱吹牛讲大话,别人就会讥讽他“吊死鬼擦粉”—“死要脸”,或说他“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歇后语不是很伤人,也不用引经据典,但是透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收画龙点睛之效,别有韵味。中国民间从古以来就流传很多的歇后语,如:

刷子掉毛—有板有眼

土地公放屁—神气什么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王二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

心刚学飞的鸟儿—不知高低

猴子穿衣服—装人样

看人挑担—不知轻重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遭难刚

买来的马—不合群

给了九寸想一尺—得寸进尺

风中蜡烛—说灭就灭

打肿脸充胖子—外强中干

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部长到县府—大摇大摆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不倒翁落地—两头不着实飞机上报告—空话连篇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歇后语往往语带幽默,而且俏皮、风趣,举用得当,能令闻者发出会心的一笑;但是稍有不慎,那可真是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所以从“歇后语”的应用之妙,说明人在说话时,要懂得含蓄,要能留给人思维、反省的空间,这也是说话的艺术。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