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陈有志一同参加那么多场考试,却没一次在考场碰上呢。
半个时辰后,顾如砺观察到,两侧的考棚里坐满了考生。
“主考官入场。”
顾如砺听到唱声,知道负责院试的官员开始入场了。
“关龙门。”
考院的大门被关上,仪门同时也被关上。
“圣上恩科,于戌年六月二十二举行院试。”
“晋元二十年院试,始。”
衙役举着题牌在考场甬道走动起来,顾如砺把题目写在草纸上。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此题出自《论语·阳货篇》,大致的意思是人的天性一出生是相似的,端看后天习染等情况,逐渐产生差异。
这题出处想必能参加院试的人早已熟读于心,而主考官出此题,则是看各位学子如何看。
其实顾如砺觉得孔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二者皆有道理。
想到这,顾如砺便在草纸上答了起来,又引经据典了两个典故,皆是有据的说法。
第二道题则是孝经里面的题。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题出自《孝经》,但问的却不是孝,而是治理天下和教化等问题。
不好好答,容易得罪圣上,答过头了,又显得谄媚,毫无文人骨气,绝对会落榜。
于是顾如砺研墨的时候慢慢思索着怎么答才好。
这道题,顾如砺一直写到巳时一刻才答完。
恰好休息的击鼓声在这时响起,顾如砺放下笔。
一股风掀来,幸好顾如砺小心压着,这才没被风卷了卷子。
“嚯。”
周遭有人惊呼出声,原来是不少考生被那股风吹了卷子。
要不是已经击鼓休息,怕是那学子会被兵丁斥责。
顾如砺吃着父亲收拾好的点心,点心进考院前被碾碎了,也没什么好吃的,只能垫下肚子。
等了会儿,顾如砺持牌去上茅房,按规定,这会儿可饮食、上茅房一次。
回来的路上,顾如砺发现天灰蒙蒙的,暗自庆幸老爹给他和怀瑜兄放了油纸。
回到座位,顾如砺把油纸拿了出来,仔细把答好的卷子包好,又把剩余的油纸摊在考棚上方。
对面的卓承平见他如此,想了下也跟着做了起来。
顾如砺坐下,见卓承平如此,暗想卓承平准备得也很齐全啊。
击鼓声再次响起,考棚内瞬间安静下来。
顾如砺也开始做题。
他还剩下一道试帖诗,一道判词和一道策论题。
“明日黄花。”
看着诗题,顾如砺陷入沉思。
明日黄花,黄花菜?这是他下意识的想法,反应过来,这说的是菊花。
仔细看了两下题,思忖片刻,在草纸上写下一首诗。
紧接着做判词题,答好这道题需熟读大虞律。
此时此刻,另一边的陈有志看着判词题,心中非常感激顾如砺。
要不是顾如砺坚持看大虞律法,他跟着熟读大虞律,不然这会儿要抓瞎了。
‘今有百姓甲乙二人,两人田地相邻,甲诉告乙多年来移田埂,以致逐渐侵占甲某土地,乙某坚称多年来他名下田地一直如此,双方争执不下,状告至官府,作为地方官应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