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但真能当机立断,及时止损者,却寥寥无几。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够反败为胜,结果却是往往一败涂地。赵励能够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单凭这一点,就称得上“人才”二字。“赵兄,我是否高抬贵手,取决于你的诚意。”秦风云淡风轻地回了一句。赵励也不啰嗦,带着赵瓒,转身而去。望着赵家兄弟的背影,宁虎不由眉头紧锁。“秦兄,要我说,直接把这兄弟俩砍了便是,何须这么麻烦?”在宁虎看来,天底下任何办法,都没有拳头管用。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道理。什么商战博弈,纯粹是浪费时间。秦风起身拍了拍宁虎的肩膀,背着手往外走,语重心长的解释。“你拳头硬,还有拳头比你更硬的人。”“商业上的事,需要动脑子,单凭武力,只会给天下做出一个无比坏的榜样。”“到那时,就不再是商业竞争了,而是纯粹的抢劫掠夺。”“与其养账房先生等商业人才,还不如养一堆打手。”“做生意再赚钱,也不如抢劫来钱快。”经由秦风一番解释,宁虎这才明白。难怪秦风明明拥有可以碾压赵家的实力,却非要和赵家慢条斯理的博弈。虽说,这种方式,技术难度太高,不适合宁虎。但宁虎心里却很清楚,只要有秦风在,这种难题,断然落不到自己身上。秦风站在门口,看着往来的粮商,不由叹了口气。“商场向来弱肉强食。”“一个赵家倒下,千千万万个赵家站起来了。”“商人逐利的道理,亘古不变。”“秦家就算再强,也只能强一时,莫说千秋万代,能否撑过百年,都是个未知之数。”“若大梁不能重视商户与百姓,总有一天,还是会有其他人,截断大梁命脉。”蔺梓怡不知何时出现在秦风身旁。看着秦风眼神流露出的无奈,心里不由一阵感慨。若非亲眼所见,又有谁知道,传说中京都第一纨绔,竟如此忧国忧民?蔺梓怡既佩服秦风的手段。来到延寿县,不过一日,便把赵家收拾的服服帖帖。同时,也心疼秦风。如此年轻,便要背负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公子,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以您的身份地位以及财力,此生已然无忧,为何还要揽下这些麻烦差事?”蔺梓怡无论如何都想不通。连当今圣人,面对秦风,都要避其锋芒。本可以,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富贵。可秦风却偏偏要与穷苦百姓为伍。这大梁百姓,何止千万?纵使秦风再财大气粗,所有财富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也会变成杯水车薪。面对蔺梓怡的疑问,秦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干。”“既然还没有人开始做,那就从我秦风开始吧。”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对于蔺梓怡的触动之巨大,不亚于颠覆三观。一时间,心里对秦风的敬意,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