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故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新的单词和语法,但这一切对王旺驹来说都像是对牛弹琴。
那些陌生的单词在他眼里就像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语法规则更是像一道道无法解开的谜题。
每当老师让他读单词或者回答问题时,他总是发音不准,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有一次,英语老师组织小组对话练习,每个小组要模拟一个在餐厅点餐的场景。
王旺驹所在的小组开始分配角色,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可当轮到他时,大家都犹豫了。
小组组长有些为难地说:“王旺驹,要不你就当顾客吧,你就说‘Iwantahamburger’就行了。”
王旺驹听出了组长话语中的无奈和不信任,他的心里一阵刺痛,但还是点了点头。
练习开始了,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表演得绘声绘色,而王旺驹所在的小组却因为他的紧张和不自信显得有些尴尬。
当他说出那句“Iwantahamburger”时,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而且发音还带着浓重的中式口音。
旁边的同学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一笑让王旺驹更加紧张,他感觉自己的脸像火烧一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英语老师走过来,鼓励他说:“没关系,王旺驹,你可以再大声一点,发音再标准一点。”
但王旺驹却觉得老师的鼓励像是一种变相的嘲笑,他低着头,再也不愿意开口。
这次经历让他对英语课产生了更深的恐惧,每次上英语课,他都如坐针毡。
对于作业,王旺驹更是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
每天晚上,他坐在书桌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作业,就觉得一阵头疼。
他总是先打开书包,拿出作业,然后又拿起手机,开始玩游戏或者刷短视频,试图逃避这残酷的现实。
时间在他的拖延中一分一秒地流逝,等到他意识到己经很晚时,才不得不开始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