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枪打死两只鸟?”
老师一边擦汗一边说:“不会。”
“那么,鸟都能自由活动吗?”
老师回答说:“是的。”
“它们受到惊吓起飞时会不会惊慌失措而互相撞上?”
老师说:“不会。”
学生最后说:“如果你回答的问题没有骗人的话,打死的一只鸟挂在树上,树上还有一只鸟。
如果打死的一只鸟掉下来的话,树上就没有鸟……”这位学生的话还没有说完,那位习惯于标准答案的老师己经晕倒在地了。
看完上面的事例后,感觉好笑之余,你是否想过:你在面对问题时,从内心产生某种想法的时候,一首到形成最终的答案,考虑了多少因素?
答案是一对一的吗?
常规的思考方向使我们的答案具体而固定,然而,若是不顺着问题简单思索,于相反的方向多寻求几个己知条件,事情的走向可能就不同了。
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说:“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是不同的。
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头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看问题也一样。
有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些问题永远没有唯一的答案。
只要因素发生变化,只要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答案就会发生变化。
多年以来,僵化的一问一答式的教育使我们习惯于按常规方向思考问题,很少有人勇敢地迈出反向思考的脚步。
多角度思考问题,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
在现实中,我们要么无意识,要么思想局限,就是找不到思考的突破口。
因此唯有多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确定正确的行为规则。
多角度考虑问题并没有多高深,有时只需一个灵感,我们就会发现高深莫测的东西原本是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