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常宁每日天还未亮就出现在铁道旁,身形在熹微晨光中略显单薄,却透着一股执拗劲儿。
扳道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差池,列车就可能偏离轨道,酿成大祸。
所以他只能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确认道岔,每推动一次扳手,每查看一回信号灯,都全神贯注,丝毫不敢分心。
起初,工友们瞧他新来,时不时有人凑过来打趣:“哟,常宁,从车间调到这儿,落差大吧?”
言语间藏不住幸灾乐祸。
常宁只是抿嘴笑笑,不予回应,转头又扎进工作里。
时间久了,大伙见他一门心思扑在活儿上,话里的刺也慢慢少了,偶尔还会帮他带份早饭,或是在暴雨骤至时喊一嗓子:“常宁,躲躲雨!”
可干部们的刁难并未随着时间消弭。
巡检时,带队的干部总会在常宁负责的道岔区格外“挑刺”,拿个小本子,这儿敲敲、那儿记记,稍有锈迹、杂物,便黑着脸呵斥:“这么不仔细,铁路安全能当儿戏?”
常宁心里委屈,清理、保养他从没落下过,这些小瑕疵不过是列车刚驶过溅起的泥沙所致。
但他一声不吭,等干部走后,默默拿来工具,加倍仔细地擦拭、检修。
寒来暑往,常宁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厚,皮肤也被晒得黝黑粗糙。
夜里收工,拖着疲惫身躯回到狭小宿舍,他常对着窗外月色沉思。
偶然间,听闻单位要选拔技术骨干参加铁路系统竞赛,获奖者不仅有丰厚奖金,还可能获得晋升、调岗机会。
常宁黯淡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得知单位要选拔技术骨干参加铁路系统竞赛,常宁黯淡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他白日里照常一丝不苟地完成扳道任务,夜里便窝在宿舍狭小的书桌前,翻出那些尘封己久、边角都微微卷起的专业书籍,逐字逐句钻研铁路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