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慧明法师开示录抖音热门 第195章 (第1页)

在打坐,即是做心戒的工夫。

何以故?因上座後,一心持咒,藉咒力锁住一切妄念。

久之妄念不生,便是心地无非的境界。

不但上座如此,下座後还是如此。

一切时、一切处,皆不起分别,不生烦恼,自然动静一如,方算完成心地无非之戒。

心戒境界,虽然太高,只要真能发心,具有真信愿行,又何难之有!不过业力未消,定力不够,容易见境生心,心随境转。

译文什么是戒呢?

心地没有是非,这就是自性戒。

如果没有彼此、无相这些分别,有一种叫做自我约束的心戒。

熟悉心地法门的人,就应该秉持心戒。

大家现在在打坐,这其实就是在做心戒的功夫。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上座之后,一心持咒,借助咒的力量锁住所有的妄念。

时间久了,妄念不生,这就是心地没有是非的境界。

而且不只是上座的时候要这样,下座之后也应该如此。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产生分别心,不生出烦恼,自然而然地做到动静如一,这才算是完成了心地无错的戒持。

心戒的境界,虽然看起来很高深,但只要真的能发心修行,拥有真信、真愿、真行,又有什么难的呢?

不过要是业力还没消除,定力又不够,就很容易被外境影响而生出妄心,心随着外境而转。

原文故不如兼守有相戒,比较有益。

望大家参照以前所订的透关八条(附后),仔细体会,何者属於事相,何者属於心相。

事相是有相戒,心相是无相戒。

由事相而戒到心相,就是从有相戒,达到无相戒。

须知守戒为佛法最要紧之事,无论何宗何派,皆重戒律。

儒家亦有君子之三戒,颜子之西勿。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