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慧明法师开示录笔趣阁 第199章 (第1页)

的智慧宝珠显露出来,获得大智慧,那就应当先破除我执。

有偈语说道:原文有我非觉体无相乃真成。

译文我不觉得身体有无相就真成。

原文诸同学!佛法法门虽多,总不离戒定慧三学。

不过在三乘之中,三学境界,各有不同。

如六祖告志诚云:“汝师戒定慧,接小根智人。

吾戒定慧,接大根智人。”

盖戒定慧之体同,而用不同,故境界不同。

三学之道,不独佛法为然,儒家亦然。

译文各位同学呀!

佛教的法门虽然有很多,但总归是离不开戒、定、慧这三学的。

不过呢,在这三学之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各自的境界是不一样的。

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告诉志诚说的那样:“你老师所讲的戒、定、慧,是接引小根器、小智慧的人的。

而我所讲的戒、定、慧,是接引大根器、大智慧的人的。”

这就说明戒、定、慧从大体上看是相同的,只是适用的对象、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所以相应的境界也就不一样了。

而且呀,这三种学习的方法,不只是佛教里是这样的情况,儒家同样也是如此呢。

原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即是戒定慧三学之渐次,因为克己乃去物欲,即是戒。

复礼乃恢复本然之性,本性不动,不动即是定。

天下归仁,乃妙用无穷,即是慧。

可见世出世法,理无二致,一切唯心故,复次,戒定慧三学,戒中有定,定中有慧,慧中有戒,所谓一而三,三而一,皆不出自心。

学人果能明白自心,自然悟得无相戒定慧矣!译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其实就是戒、定、慧三学的主旨与循序渐进的体现呀。

克制自己,远离物质方面的欲望,这就是戒。

恢复到原本应有的品性,让本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