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护眼关灯

荡乡旧事良心推荐 第63章 (第1页)

深秋的风吹开了荡乡的芦苇花。

一年一度的收割芦苇的苦劳作就要拉开序幕。

勤劳的男人们开始在磨刀石上荡着镰刀,女人们则把己经捶熟的稻草圈成一个个准备捆扎芦苇的捆把。

这是八十年代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个村子,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村子东首,村子西首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该村因而得名贾家荡。

贾家荡有两大姓贾姓和吴姓。

这两姓从没发生过大的冲突,一首以来和平共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姓吴的和姓贾的热衷通婚,最后村子里好多都是贾姓闺女嫁了吴姓儿子,吴姓闺女又成了贾姓的媳妇。

再留意看就连选举村书记也像是贾姓和吴姓一届一届轮流上榜。

贾家荡的荡区面积要多于耕地面积,因此一到冬月底村里先丈量荡区以摸阄的形式分到各个村组,然后村组再摸阄分到各家各户。

最后就看到小河沟里一家一家早上撑船去荡区割芦苇,中午顺便弄点干粮垫垫继续割,不然冬日苦短不出活。

割到晚上再一船一船满载原路返回。

割芦苇是苦差事,苦就苦在时节上,寒冬腊月,北风呼呼,下荡不到两天,个个双手皴裂,脸上都成了枯树皮。

没经历过的人光想象一下就会吓得手捂耳朵寒颤起来。

村里家家户户下荡的基本都是老少爷们,也少有一部分妇女不得己而为之。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这些苦差事全是母亲一人去做,天不亮就起来做好一大锅饭,自己带一点去,留下给我们姐妹几个吃一天。

天快黑了我们姐妹几个轮流出去到小河口等妈妈的船。

等船到了全部出动到屋后小河边帮妈妈把芦苇一捆一捆拖上岸弄到屋后,最后再帮妈妈把它堆起来,而且还要堆好,要做到既防雨也好防火的模式。

等摸完这些天都黑透了。

一到家,大姐就把热在锅里的饭和菜汤端上桌子开始吃晚饭

『点此报错』『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