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一件问题严重的事情,高三六班的荀匡,在语文考试中写了一篇抨击教育体系的作文,引起了市教育部的关注。
是不是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开始指点江山,批判社会,抨击教育体系。
还是以为自己有才学能改变,我们几代人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付出的才搭建的教育体系。
陈曦老师,这种问题学生怎么留到现在,不早点劝退。
是不是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重点班的一本率上,而你们最后一名的普通班就没有关注。”
“荀框?
这个学生努力点是能上大学的,成绩中规中矩,品行端正,是有点小聪明,不会干出这种需要莫大勇气的事情吧,他可是拿上了前程在赌,现在我们班的考试名额是根据模考的平均分来给的,如果一次失误就可能不会有考试名额了。”
“我也有点不可置信,可能知道自己成绩不行,想走偏门,博关注,马上试卷下来,我倒要看看是怎么抨击教育体系。
你回去做好思想工作,让他放弃高考!
学门手艺,建设社会,别只想着不劳而获,那以后多半也不务正业。”
模考试卷下来,校长着重翻看荀框的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应试教育扼杀了多少创造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学乃育人,未必育才。
明法理,树三观,辨善恶。
可如今的教育只是在筛选,分别普通人和人才。
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好成绩就代表了前程似锦,代表了未来名利双收。
代表了跨越阶级的金钥匙。
可这些是教育本身的意义吗?
人才只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是现在的教育告诉和定义我们,没有好成绩就没有梦寐以求的生活。
教育的意义是在于培养每个孩子的可塑性,而不是定义和否定。
成绩代表不了